学生工作部(武装部)

    您现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辅导员专栏 >> 正文

    省级辅导员工作优秀案例展(一)

    2025-11-03



    擦亮红旗青年底色,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经济学院  田力雄

    一、案例简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指引下,深入贯彻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教育部关于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的工作要求,山西工程科技职业大学“一站式”学生社区-红旗社区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党建引领为主线,以提升思政教育下职业赋能为目标,积极构建“三全育人”新生态,部署省级辅导员名师工作室-“扣子”辅导员工作室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团-“红旗社团”入驻,着力打造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要求、具有职业本科教育特色、贴近学生全面发展实际需求的“一站式”学生社区,赋能新时代青年系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案例时间:2024年10月

    案例人物:入党培养对象2024级小王、小李、小张等8人;校级“一站式”学生社区—红旗社区负责人、省级名辅导员工作室—“扣子”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田力雄。

    案例地点:红旗社区

    事情起因:

    2024年9月,按照学校党委统一部署,作为红旗社区党建引领、思政教育的重点工作,作为“扣子”辅导员工作室下沉社区的重点工作,我与2024级提交入党申请书的个别学生开展了一次“基线调查”。调查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核心题目包括“你为什么想入党”“请写出党的二十大主题”“说出党员发展的完整流程”“列举你最近阅读的一本党的理论读物”等。调查结果令我感到意外,也直接触发了本轮案例干预:

    1.认知层面:仅有25%(2人)的学生能完整写出党的二十大主题;62.5%(5人)把“党的二十大主题”误答为“两会热点”或“政府工作报告”;12.5%(1人)能准确说出党员发展流程,其余学生漏写或顺序颠倒。

    2.动机层面:75%(6人)把“就业优势”“父母期望”“评奖评优”列为第一动机;仅有12.5%(1人)将“为人民服务、为民族复兴”列为首要理由;访谈中,一位学生直言:“我觉得党员身份就像一张VIP卡,有了它找工作可能更容易。”

    3.学习方式与储备:7人(87.5%)表示“除了思政课堂,没有主动学过党的理论”;7人(87.5%)无法说出除《中国共产党章程》外的任何一本理论读物;当问及“最近一次系统学习党的创新理论是什么时候”,8人(100%)回答“高考前”。

    4.情绪与需求:62.5%(5人)表示“想学,但不知道从哪儿开始”;访谈中,学生反复出现的关键词是“碎片化”“枯燥”“怕背错”。

    调查数据公布后,学院党委安排“扣子”辅导员工作室牵头,联合各学生党支部、红旗社团,在红旗社区启动“学生思想认知提升专项行动”,并以入党申请人、入党积极分子为培育对象,形成了本案例的完整起点。

    二、案例分析及思路举措

    本次案例起源于一次“小而准”的基线调查,却折射出职业本科院校学生党员发展前端普遍存在的“认知—认同”缺口,具有显著的典型性、预警性和可干预性。

    (一)案例分析

    发展性思想教育缺口。调查对象虽仅8人,但数据与红旗社区历年滚动调研高度吻合,可视为2024级入党申请人的“浓缩样本”。

    1.问题诊断

    1)认知维度:一是概念混淆:将“党的二十大主题”误作“两会热点”“政府工作报告”,暴露对党的政治话语体系缺乏整体框架;二是程序缺位:仅1人能完整说出发展流程,说明对“怎样成为一名党员”存在信息真空。

    2)动机维度:功利取向占75%,与职业本科“就业导向”办学定位高度相关;价值理性极度弱化,“为人民服务”仅1人提及,显示崇高性目标缺位。

    3)学习维度:学习场域单一:87.5%除思政课外“零自学”,呈现课堂依赖;时间断层:100%把系统学习停留在“高考前”,说明大学阶段出现“理论真空期”。

    4)情感维度:想学不会学的“焦虑-无助”并存,关键词“碎片化、枯燥、怕背错”表明既有学习意愿,又缺乏方法支持。

    2.理论归因

    1)信息加工理论视角:学生面对宏大政治叙事时,因缺乏“先行组织者”导致概念混淆、记忆碎片化;

    2)期望-价值理论视角:高就业压力*父母期望→外部动机挤压内部动机;

    3)“一站式”学生社区场域优势尚未激活,缺乏将“居住空间”转化为“学习空间”的机制设计。

    (二)思路举措

    红旗社区“擦亮红旗青年底色,系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构建“学--环闭环,持续开办周学周讲、红旗论坛、红旗读书会、红旗微课系列活动,突出“小切口、深聚焦、可迁移”。

    1.学:“周学周讲+红旗读书会”双环紧扣

    社区定期举办周学周讲系列活动以提升学生党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激发全体学生爱国爱党情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党的理论学习为主线,配以“职业规划”“学风建设”“防电信诈骗”“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组织学院新生班级开展教育活动。

    社区定期举办红旗读书会读书活动,充分利用“帆书”“学习强国”等网络优秀教育资源平台,内容涵盖党的理论、个人成长、职业发展、人文历史、心理教育、社会科学等方面内容,调动广大青年读书热情。

    2.讲:朋辈教育“红旗论坛”共学圈

    社区积极培育学生党员宣讲团,定期举行红旗论坛。论坛充分围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和宣讲;同时论坛紧跟时事热点,创新宣讲视角,教育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做有觉悟、有思想、有理想、有担当的新时代大学生。此外,社区积极邀请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专业课教授、行业专家讲授党的最新理论、专业最新技术和行业最新发展,传递社区育人新温度。

    3.践:榜样示范“红旗微课”创新实践

    社区在“讲、学”基础上,积极鼓励学生党员学以致用,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通过“周学周讲”等活动选拔优秀学生党员,设计制作“红旗微课”系列视频,强化学生党员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

    三、主要成效

    (一)学:双环紧扣,理论“底色”更亮

    1.规模与覆盖。通过组织“周学周讲”、“红旗论坛”、“红旗读书会”等系列活动,社团年均开展活动50场,参与6千余人次,同时工作被评为年度校级党建文化创新品牌。

    2.认知提升。党的二十大主题、新修订党章要点闭卷测试平均分由63.2分提升至89.7分;87.3%的学生能准确说出党员发展5个阶段,较去年提高41个百分点。

    (二)讲:朋辈共学,声音“传得更开”

    1.宣讲矩阵初见雏形。组建32人“红旗宣讲团”;“红旗青春”抖音号推出纪念国家公祭日”短视频7期,传播浏览量持续攀升。

    2.专家联动成常态。邀请马院教授、行业专家9人次进社区,把“大思政”搬到宿舍楼下,学生满意度问卷“非常/比较满意”占94.6%。

    (三)践:榜样示范,行动“成色”更足

    1.微课品牌显成效。先后拍摄“红旗微课”20集,总时长128分钟,微课视频在社区轮播展演,榜样引领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2.示范带动亮底色。社区挂牌成立党员责任示范区,积极开展政策咨询与解读、困难学生帮扶、实践项目指导、党建文化推广等志愿服务活动

    四、经验启示与工作建议

    (一)小切口撬动大格局

    一次 8 人的“基线调查”精准诊断了职业本科学生党员发展前端的共性短板,印证了“抓前端、治未病”的重要性。只要找准“认知—认同—践行”断点,就能用最小干预单元撬动整体育人格局升级。

    (二)社区场域优势必须“激活—转化—固化”

    红旗社区把“居住空间”改造成“学习—对话—实践”连续体,真正让“红旗社区”成为学生思想成长的“第三课堂”。经验表明:物理空间只是前提,机制设计与资源整合才是决定效能的关键变量。

    (三)“微、短、频、快”破解“枯燥”痛点

    87.5% 学生“零自学”的数据倒逼我们推出10分钟微课等“微学习”产品,显著降低认知负荷,提升学习黏性。

    (四)朋辈导生是情感共鸣的“最佳介质”

    学生党员用“00 后语言”讲信仰,比教师单向灌输更具穿透力。宣讲团、共学圈、红旗青春抖音号,使宏大叙事转化为可感、可学、可复制的身边故事。

    综上所述,红旗社区“学-讲-践”三环闭环,让青年学生把党的创新理论学得进去、讲得出来、做得精彩,真正让“第一粒扣子”系得正、系得牢、系得亮。